今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开局。
一、农业生产基本形势
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68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3.6%;其中种植业产值13.8亿元,增长7.8%;林业产值0.49亿元,增长1.8%;畜牧业产值24.7亿元,增长1.7%;渔业产值20.25亿元,增长2.2%;服务业产值1.43亿元,增长21.7%。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3.55亿元,增长3.4%。
(一)种植业生产基本平稳。
蔬菜生产稳中有增。一季度蔬菜播种面积18.61万亩,同比增长1.5%;产量18.33万吨,同比增长1.2%。
“两夏”作物长势弱于上年,农户生产积极性不高。全市小麦播种面积175万亩,同比下降3.6%。今年1月我市先后迎来两场降雪,最低气温达到-6℃,积雪深度最高达25厘米。低温雨雪天气对冬小麦生长较为有利,减缓小麦旺长,小麦群体结构更趋合理。同时低温大雪也降低了越冬的病虫密度,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2-3月升温和降雨虽利于小麦返青,但忽高忽低的的温度和后期天气的不确定性给小麦生产带来一定隐患。总体长势与上年同期接近。
全市油菜籽播种面积146万亩,同比下降9.2%。由于去年9-10月持续月余的降雨,导致2017年秋冬播播种期拉长,加上冻害影响,油菜长势表现为“不齐、不壮、不足”,从田间调查和农情调度情况看,油菜一二类苗面积比重比上年下降了14个百分点。目前油菜籽已结荚,长势明显逊于上年。
(二)春耕备耕有序进行。
今年春季种子市场价格稳中有升,化肥、农药、柴油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增加了种田投入成本。农业部门主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监测显示,尿素、过磷酸钙和复合肥价格同比上涨24.9%、5.3%和10.1%;部分农药品种价格上涨超过70%;棚膜和地膜同比上涨0.7%和0.78%;机耕费、机收费和雇工工资同比上涨13.6%、10.3%和4.2%。市场上各类农资进货渠道广,种类和品种齐全,在品种和数量上均能完全满足当地春耕物质需求。不少农户通过组团到周边农资大市场集中购买,以获得较低的农资价格。如汉宜路、五洋路沿线农户组团到荆州农资大市场购买农资,荆潜路沿线的沈集、高阳等镇农户组团到掇刀农资市场购买农资。
(三)畜禽养殖有喜有忧。
一季度畜禽市场总体上呈现生猪行情走低,持续亏损,家禽、禽蛋效益可观,牛羊市场保持平稳的态势。
1.生猪行情持续走低,养殖亏损。一季度生猪出栏118.87万头,同比增长3.2%。生猪均价从节前的14.3元/公斤跌至目前10.4元/公斤,同比下降33%,为5年来最低价。仔猪平均价格为32元/公斤,同比下降36%。按照肥猪平均盈亏点13元/公斤计算,每出栏1头100公斤肥猪约亏损260元。由于近两年生猪利润刺激和大型养猪一体化企业持续扩张,市场整体供大于求。年前生猪大量出栏,目前养殖户补栏的积极性不高,恐慌性抛售,存栏量下降。
2.家禽、禽蛋效益可观。一季度我市禽类、禽蛋生产稳定,养殖户养殖热情较高,出笼家禽1460.96万只,同比下降1.4%。目前蛋鸡、鸡蛋平均价格分别为8.4元∕公斤、8元/公斤,均同比上涨100%。据测算,每销售一只肉鸡约可赢利5.5元,一个千只蛋鸡场,每月可盈利1220元。节后受传统消费淡季来临影响,预计鸡蛋、活鸡价格将有所回落。
3.牛羊价格相对稳定,利润丰厚。近几年来,我市肉牛、肉羊产业发展较快,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始终高位运行。一季度肉牛出栏3.57万头,肉羊出栏15.23万只,与去年同期持平。目前,肉牛收购均价为28元/公斤,同比上涨12%。肉羊收购均价为25元/公斤,同比上涨13.6%。按照肉牛、肉羊保本价24元/公斤和17元/公斤计算,养殖场出栏一头650公斤肉牛可盈利2100元,出栏一只40公斤肉羊可盈利300元。市场价格的利好运行,带动了养殖户积极性,牛羊生产将稳定发展。
(四)渔业发展动力较足。
随着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和渔业供给侧改革的进行,原有围湖、围栏、围网及水库投肥养殖已越来越不符合现代渔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周期短、收益高的稻田综合种养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加速,面积达到74.5万亩,同比增长6%。小龙虾、黄颡鱼、中华鳖、乌龟等特色养殖品种养殖比例不断加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由于水产品产量较往年减少,水产品需求旺盛,价格上涨明显,目前全市水产品综合价格达到1.82万元/吨。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持续增收压力较大。
由于农业保护政策调整和市场供需影响,我市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逐年上涨,加上今年又降低了粮食收购价,对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有一定影响,对于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家庭而言,经营性增收支撑乏力。此外,随着环保的推动力度加大,环保税的实施,养殖业的环保处理成本投入激增,这使得许多中小养殖户利润被摊薄,从而退出养殖行业。
(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近年来我市虽然在提质增效上推动农业种养殖转型发展,特色种养殖快速兴起,但仍处于粗放简单的原始生产环节,全市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较弱,初产品多以外调为主。即使有产业加工,产业链条较短,附加值偏低,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名牌产品不多,市场竞争力较弱。
三、农业快发展需要强措施
(一)加快抓好结构调整,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大力推广十大高效模式。在稳定粮食产能基础上,推广稻渔共生、藕渔共生、猪-沼-稻(菜、果)、菜--苞(玉米)--菜、杂交中稻--再生稻等十大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畜禽、水产养殖集中区域,示范种植青贮玉米、饲料油菜、甘薯、特色饲草等饲料作物,探索青贮饲料高产栽培与养殖高效相结合的途径。
(二)开展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
紧扣“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荆钟示范带、荆京示范带、荆沙示范带为重点,集聚资金、集中精力、集合项目、集成技术,按照种养循环、农牧结合、农渔结合和绿色食品生产要求,以高效生态农业示范片建设和生态农产品基地建设为基础,开展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
(三)推进农业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正成为决定农产品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农业标准化生产则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因此要以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开发为目标,整体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努力实现农产品从生产源头到消费各环节的质量安全控制和管理,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同时,加快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以获得市场认可,打响品牌,获取更高效益。